首页
农业概况 部门介绍 政策法规 三农动态 党务公开 政务公开 表格下载 公众互动
农业概况
农业概况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概况

                   三水农业农村发展现状

  三水农业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三水区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把农业放在四化同步的基础位置,视三农工作为重中之重,勇于开拓,积极创新。立足于三水区实际,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调整优化农业布局和品种结构,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促进优质高效农业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三水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发展较快,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逐年小幅下降,但农业经济总产值总体不断增加、单位面积收益不断增加。2015年,三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66.95亿元,与2010年相比(下同)增长37.79%农业综合效益和农民增收实现双提高。 

二、农业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

    三水区围绕“稳定提升种植业、优化发展水产业、规范整治畜牧业”的农业发展思路,强化农业产业链条式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牧、渔业产值比例由2010年的31:47:18调整至2015年的29:44:21一是推动“菜篮子”基地建设。重点发展蔬菜标准化生产、畜禽规范化养殖、水产健康养殖三类示范基地。完成市级“菜篮子”基地直销店(点)亮标工作,建立二维码溯源管理系统。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三水黑皮冬瓜”和“乐平雪梨瓜”分别获颁发佛山十大名优农产品荣誉牌匾。二是优化发展水产业,提升水产养殖水平。推广新品种(笋壳鱼、桂花鱼等)养殖及微电活水产养殖技术、笋壳鱼种质提纯复壮、365健康养殖模式等新技术;编制养殖水域滩涂渔业发展规划。三是规范整治畜牧业,注重农业面源污染,强力推进畜禽养殖清理整治。从20135月起,清理、关闭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484家。积极转变畜禽养殖方式,加大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力度,完成177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治理工作。 

三、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日渐成型

   三水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日渐成型。三水区按照“七园一带”的布局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精心打造农业生产基地,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体系,已建成现代农业园区面积10万亩,入驻农业园区经营的企业达20家。截至2015年底,全区共有合作社90家(其中联合社2家),其中省级示范社有8家,占全市50%,市级示范社25家,占全市的56%。共有农业龙头企业37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21家。完成40家区级示范性家庭农场认定并授牌。不断加大职业农民培训力度,共有“佛山市三水区农林技术培训基地”10个、“佛山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10个。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

三水区始终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坚持“监管”与“认证”两手抓,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一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三水区构建区镇(街道)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体系,主要农产品(水产品、蔬菜、猪肉等)监测总量50000份以上,总体合格率99%以上;与区内92家种养殖企业签订《共建安全放心农产品生产基地协议书》,选定3个水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点;推进家禽集中屠宰试点,试点实施家禽“集中屠宰、统一配送、生鲜上市”;推进水产品标识管理试点工作,完成鳜鱼、乌鳢、黄颡鱼等品种产地标识的全覆盖,建立淡水鲜活水产品产地标识制度使得食品安全问题进一步得到落实;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落实动物春秋两季防疫,确保动物强制免疫密度达到100%二是强化农业综合执法,建立农业综合执法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各类专项执法行动,加强农资产品销售及使用监管,对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高压态势。自20157月农业综合执法队(共有成员13个,其中公务员3人,事业编制9人,合同工1人)成立以来,至今已查办案件20宗,其中渔业14宗(已全部结案)、农药2宗、林业2宗(已结案1宗)、水产品1宗、陆生野生动物1宗。三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和打造安全示范点,全区现有无公害基地认证48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56个,注册大塘蔬菜等28个商标,还开展“三水西瓜”和“三水芦苞鱼干”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三水黑皮冬瓜”地理标志农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申报工作。 

五、农村综合改革持续推进

三水区围绕“产业新城、南国水都、广佛肇绿芯”建设目标,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统筹城乡发展,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一是农村集体产权权属进一步明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证明书发放、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以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三水区作为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区域,已基本完成确权登记颁证任务,土地确权登记工作进度位居珠三角乃至全省前列。二是农村“三资”管理机制一步规范。2012年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和财务网上监控平台(“两个平台”)建设,实行农村“三资”智慧管理、阳光交易和动态监管;2015年,出台规范村组两级财务预算制度工作意见,进一步规范村组预算的编制、录入。全面开通农村财务监管平台与银行账户数据对接,新增支票套打、数字互通、自动对账等功能,实现农村集体资金流动实时监控。三是积极探索基层自治制度建设。三水探索村组两级村民议事会、宗祠承载基层治理的新功能以及产业社区的建设,经过实践,村务决策效率明显提高,民主决策得到落实,民主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有效提升了产业社区服务水平。四是完善农村金融。全面推行“农村e财通”管理,彻底改变农村用现金交收的方式,确保从源头上解决“坐收坐支”的问题,实现廉政建设关口前移。深化“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工作,将“政银保”信贷规模扩大到1.5亿元,农户授信额度由50万元提高到70万元。五是城乡一体化稳步发展。三水区把新农村建设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结合起来,“十二五”期间,全区实施项目达188个,总投资约21918万元。现已基本实现城乡户籍管理统一、基本医疗保险标准统一等五统一,以及村村通水泥路、村村通公交车等五个村村通。 

六、城乡生态环境面貌持续改善

三水区以建设“广佛肇绿芯”为目标,积极响应推进新一轮绿化佛山大行动,大力开展义务植树和营造主题林活动、生态公益林建设、“一村一景”绿化建设、林分改造工程和“万村绿”行动,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编制佛山市三水区生态林业发展规划(2009-2020),城乡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全区共组织200万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种植树木240万株,营造主题林17个,完成造林面积5270亩;完成沿二广高速、广梧高速、西、北江生态景观林带建设60.3公里;把“一村一景”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完成100条“一村一景”示范村建设;规划并启动建设南山镇(九道山)森林公园和云东海湿地公园,改造提升大南山森林公园;高标准完成30条森林家园示范村建设;森林防火工作取得较好成绩,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和受害率均低于省下达的控制指标。 

此外,注重农业面源污染,强力推进畜禽养殖清理整治,完成177家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综合整治。大力推进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工作,全区投入建设资金约1426万元,其中,区级财政投入678.12万元,完成52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惠及农村人口33906人,群众生活条件和群众生活品质得到大力改善和提高。 

七、农村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实效显著

三水区根据省、市工作部署,加大贫困村农田水利、路电通讯、环境卫生、教育文化、农户安居等建设力度,同时,积极引导和推动贫困户积极参与当地主导农业产业发展,培训转移劳动力,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全面完成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各项帮扶任务,并取得显著成效。第一轮帮扶,2011-2012年,全区落实扶贫开发资金2360万元,被帮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基本建立扶贫开发长效机制,各贫困村已建立专业合作社,主导产业、产业化经营贫困户参与率基本达到省考核指标要求。第二轮帮扶,2013-2015年,全区累计投入扶贫资金约5000万元,完成帮扶项目约6000个,实现了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8800元,达到省下达的“超过全省农民全年人均纯收入的45%”的目标,贫困家庭成员按规定全部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贫困家庭成员全部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Copyright© www.ss.gov.cn & www.sanshui.gov.cn.
公安备案200304A0009 粤ICP备05101457号 All Rights Reserved
bt.bt365 版权所有©